【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】我市加快推進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
強功能 補短板 惠民生 提品質
本報訊 記者牛前進報道:近日,在市區望溪路、瑞霞街、花園路、塔東街四條道路工程現場,機械轟鳴,車水馬龍,一派繁忙景象,建設者們正在進行樹木移植、建(構)筑物拆遷等工作。這是我市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。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為人民。今年以來,我市接續實施城市建設三年行動,圍繞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目標,著力推動中心城區提級,進一步補齊城市短板,強化城市功能,優化空間布局,提升環境質量,讓城市更有活力,讓市民生活更加便利、舒適。
優化城市布局。在老城片區,圍繞景德路、北大街周邊等重點區域,推動該片區提檔升級;在東南片區,啟動回軍、文峰片區改造前期,提升東南片區整體形象;在西北片區,積極推進程顥書院改造提升和文化產業園建設,打造西北片區文化新地標。
完善城市功能。道路方面,開工建設馮苗路、尚安街東段、金匠街西延等城市干道,實施百靈街—澤州北路交叉口改造,暢通東南新區4條道路微循環,完成金村大道南延、紅星街東延、百靈街東延等項目前期。城市公共服務方面,加快建設城市展覽館等設施,多點布局建設4個全民健身中心;繼續更新改造城市燃氣、供熱、供水老舊管網82公里;完成正源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工程;新改建5處便民市場。同時,加快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建設,拓展兒童友好型、老年關愛型城市功能,增強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。
提升城市品質。分期實施總投資78.8億元的海綿城市項目,徹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,讓城市有彈性、“會呼吸”。加快主城區第三批老舊小區改造。推進一批公園綠地、城市道路綠化品質提升等項目。
加強城市治理。堅持“拆、清、整、建、管”多管齊下,持續鞏固拆違治亂、背街小巷治理、市容環境整治成果。加快推進50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。全面推行標準化工地創建。把“提品質、出精品、創經典”貫穿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,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規范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推動丹河新城建設。加快總投資510億元的90個項目建設,7個回遷安置小區、4個團購房小區按時交付入住,教育園區基本建成。加快產城融合步伐,大力發展總部經濟,集聚數字經濟、文旅康養、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,吸引更多科技型、創新型企業和人才入駐,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、創新創業創造相得益彰。